老有所为

油田化学领域的开拓者 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人民教师——记献身石油科研、教育事业的赵福麟教授

发布者:颜艳发布时间:2019-07-01浏览次数:322

赵福麟,193384日出生于一个广州华侨工人的家庭,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的赵福麟教授深知祖国建设初期对能源的需求,便毅然决定扎根到祖国的石油行业中去,留任北京石油学院担任教师,后随校址变迁并继续负责教学、科研任务。60余年间,赵福麟教授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采油现场与实验室之间,锲而不舍地奋斗在国家能源行业一线上,他不仅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石油教师,更是石油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油田化学领域的开拓者

1957年留校任教以来,赵福麟始终沿着“工作—学习—再工作”的轨迹高速运转,将一天分为早、中、晚3个单元、一周721个单元连轴转,寒暑假绝大多数时间在实验室度过,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例外。“赵老师是一个从不松懈、只知道埋头工作,在科研工作上拼尽全力的人。”王业飞教授对导师赵福麟的拼劲可谓是印象深刻。

1960年的3月份,根据中央的批示,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石油会战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大庆、大港、胜利先后加入其中。1964年,赵福麟随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教改小分队前往胜利油田实地考察化工相关单位情况,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期间,赵福麟进行大量现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剖析,发现油田中许多问题在结合化学方法后得到了解决,自此加入到了会战的大军之中,走上了开拓油田化学新学科的道路。

“赵老师上课时所需要的数据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而不只是简单的从现有的材料上寻找。”赵福麟基于大量的现场经验及“油田化学”课堂上的不断反思,编写教材《采油化学》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成为我国油田化学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为祖国的更多学子打开了走进石油化学领域的大门。直到1994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石油学科名词中,“油田化学”名列其中,赵福麟付出了30多年的心血,让油田化学成为我国石油行业中最年轻的学科。

我是从生产现场走出来的!”频繁往返于采油一线的赵福麟,苦心钻研,致力于切实解决油田现场问题。200012月,赵福麟发现海上平台钻井含水率较高已成为一个严重制约生产的重要问题,便紧急带领实验团队进行了紧急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微观可视化模型验证自己的理论,并同月带着新研发的水平井堵水技术来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投入生产后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此后,水平井堵水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着眼于生产、服务于实践,赵福麟团队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胜利、中原、大庆、辽河、华北、新疆等各大油田,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发明专利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将专利用在祖国的油田里,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

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人民教师

“教师工作是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崇高工作。”除了作为一名科研学者、石油教师和学科的带头人,赵福麟在提携晚进方面不遗余力,对团队里的学生、年轻教师毫无保留,经常“竹筒倒豆子”般地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在申报省部级奖励项目时,他总是要求将自己排在后面,而将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列为第一作者。“离开集体,个人毫无成绩可言。”赵福麟总是这样替自己“辩解”。

严谨敬业、精益求精,赵福麟以惟真的治学态度和惟实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2000年,赵福麟的学生、现任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戴彩丽教授在参加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前夕,论文被赵福麟教授利用休息时间反复修改了不下10遍——语句不通顺,他改得行云流水;语言罗嗦,他改得简洁明了,使得戴彩丽对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不能忘怀,“赵老师的境界我们永远达不到,实现不了,但是我们永远在努力靠近他。”戴彩丽教授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时感慨道。

不靠包装,不靠做假,惟真惟实地做好一件又一件的教学、科研工作,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民教师。正是对油田化学爱的深沉,他不断为油田现场提供技术创新;正是对祖国爱的诚挚,他在石油教育的一线上站了60多年的岗,从无埋怨。诸多华丽的荣誉,不计其数的成就,众人高山仰止的品质,都不及赵老师心中对教师崇高使命的坚定信心。他是石油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更是祖国的人民教师。

“把自己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洪流中去!”赵福鳞先生在回顾自己过往经历时这样总结到。

(作者:石油工程学院  战鑫杰 吕俊杰)